法治创建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详细资料

这里有一个流动式矛盾调解站——鲁南乡间的“和事车”

来源:农村大众报时间:2025-04-08

在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的田间道路上,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格外引人注目。车前挡风玻璃“流动调解站”几个大字格外醒目,车斗里折叠桌椅、调解档案、法律手册一应俱全。调解员张裕德正握着方向盘,车载广播循环播放着轻快的旋律:“邻里纠纷不用愁,流动调解到门口……”

  这个春天,“流动调解站”的行动轨迹几乎覆盖了整个古邵镇66个行政村。作为当地首个“全科型”流动调解站,它由乡镇司法、综治、公安、信访、民政等多部门联合组建,每周三天穿梭在村居之间。站长厉恩志的手机24小时开机,他的微信置顶着66个村居群,随时接收居民发来的定位和诉求。

调解员进行现场调解。

  “我们是在去年8月份成立的矛盾化解流动服务站,最初的想法是主动深入村、集市、企业等矛盾多发地,变‘被动受理’为‘主动服务’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调解服务。”古邵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芳说,目前流动调解站有专职调解员6名,兼职调解员60名。

前些日子,刘旺村种粮大户朱开明与玉米机播手王纯民发生争执,矛盾纠纷久拖不决,古邵镇流动调解站的调解员郑玲玲了解情况后,主动登门调解,通过耐心释法明理,最终与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。一场僵持不下,可能引发诉讼的纠纷,得到有效化解。

在流动调解站调解员的调解下,刘旺村种粮大户朱开明与玉米机播手王纯民签订调解协议。

  “比起坐等群众上门,我们更愿意主动‘找事’。”调解员郑玲玲展示着车内的调解档案,里面记录着调解矛盾纠纷时采用的有效方法,方便他们“对症下药”。

  在郑玲玲看来,群众不方便来,调解员就到群众身边去。“流动调节站”上门巡诊,就是抓前端、“治未病”,变矛盾上行为调解下行,变群众来政府找干部到干部主动下去帮群众,让辖区群众话有地方说、事有地方办,真正解决好辖区居民的烦心事、闹心事、揪心事。

  大汪村村民石国营也是“流动调解站”的受益者。多年前,因给村里修路一直没拿到修路款,他与“村两委”的关系一直闹得很僵。调解站的调解员得知后,了解到其中的缘由比较复杂,先后多次把双方请到流动调解车里,经过耐心调解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。

调解员到村里了解情况。

  “矛盾产生在哪里,调解站就到哪里,调解员就出现在哪里。”厉恩志说,古邵镇矛盾调解既有固定阵地,又能视情况随时“行走”,定期安排流动站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进行巡回走访,主动排查矛盾隐患。同时,设立24小时应急电话(7080303),一旦接到紧急矛盾纠纷报告,迅速响应,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。

  数据见证着改变:流动站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,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5件,调解成功率达到98%,通过主动上门服务,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满意度从之前的82%提升至98%。但更动人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变化——干群关系和谐了,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形成了,为乡镇经济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
枣庄法治网 版权所有©2021
电话:0632-3321094   Email:55pf@163.com   地址: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武夷山路1379号   鲁ICP备05003539号-5
技术支持 山东英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