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司法部开展“智慧矫正”建设试点工作以来,滕州市司法局抢抓机遇,科学谋划,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和信息化技术手段,全面升级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,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智能化、精细化、规范化发展。
规范场所建设 开启智慧矫正“金钥匙”
高标准打造三区十八室“智慧矫正”中心,设置执法监管区、帮扶教育区和综合办公区三个功能区以及宣告室、信息采集室等十八个功能室。引入自助矫正终端等现代化智能设施,终端整体采用语音识别,人脸、指纹、声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,为社区矫正业务办理提供技术支撑,实现智慧赋能、高效便捷。
聚焦数字赋能 实现网上精密智控
运用山东省智慧矫正平台“在矫通”APP功能,实行自主人脸识别打卡,实现动态智能监管。通过手机定位系统、微信位置共享以及在矫通APP打卡等信息化核查方式,确保了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时“见面、听声、查询、定位、告警”。同时,共享滕州市“雪亮工程”,打破“数据壁垒”,实现联网联动、互联互通。
强化心理矫治 实现精准教育矫正
依托“智慧矫正”中心心理辅导室,借助心理沙盘、VR虚拟情景体验系统等心理诊疗设备和省智慧矫正平台心理分析模块,对社区矫正对象定期进行心理测试,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成长背景、人格特征、心理健康状况,将测试结果作为分类管理与个别化矫正重要依据,力求达到标本兼治的教育矫正效果。
滕州市智慧矫正中心的建成使用,增强了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实战化应用效能,实现了“数据一体化、管理智能化、业务移动化、指挥可视化”的智慧矫正工作目标,为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