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开栏语·编者按】法治,是社会进步的基石,是国家治理的利器,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。自 “八五” 普法启动以来,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、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。从城市到乡村,从机关到校园,从企业到社区,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。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“八五”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,我们特别推出“八五普法·印象枣庄——枣庄八五普法巡礼”专栏。 透过这个专栏,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,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。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,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,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,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。
今日刊发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篇。
枣庄市工信局:
将法治养分精准注入产业发展血脉
“八五”普法以来,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紧扣“强工兴产、转型突围”发展目标,聚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普法“覆盖难、理解难、应用难”痛点,以创新破题、以服务增效,将法治养分精准注入产业发展血脉,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筑起坚实法治屏障。
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始终将普法工作作为法治建设的 “先手棋”,构建起 “一把手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、责任科室抓落实” 的闭环机制。每年制定普法责任清单与年度要点,将《安全生产法》《中小企业促进法》等核心法规纳入重点,明确责任链条,确保普法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。
领导班子率先垂范,将习近平法治思想、党内法规等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,建立会前学法制度,定期组织述职述法,推动依法用权规范化。编制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》,依托“工信讲堂”“三会一课” 等平台筑牢依法执政根基,法治思维成为履职“标配”。
执法队伍专业赋能成效显著。制定《行政执法培训计划》,通过 “线上云学+线下集训”“理论辅导+实操演练” 模式,实现执法人员年度参训全覆盖。从食盐专营到民爆安全,从节能监察到无线电管理,执法人员专业素养持续提升,为规范执法筑牢 “人才基石”。
靶向发力,让政策落地 “零距离”。从“知法”到“用法”,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提供法治护航,聚焦企业急难愁盼,编制《中小企业法律法规摘编》《惠企政策汇编》,借助规上企业帮包、“一起益企”等活动,将政策法规送到园区车间。联合司法、律协推出“律企携手同行”“律护企航”专项行动,组建10支专业律师服务团队,靶向对接 “6+3” 现代产业体系,为企业提供招标投标、知识产权保护等定制化服务,成功承办全省工信系统巡回普法活动,服务企业30余家,让法律成为企业发展的 “护身符”。
打破“单向灌输”模式,创新多维传播,让普法形式“活起来”。打破传统普法模式,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传播网。执法检查中嵌入式普法,现场解读《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条例》《无线电管理条例》等法规,让企业在接受监管时同步学法;“枣庄工信”微信公众号与官网开设政策专栏,实时推送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等解读,打造“指尖上的普法站”。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、宪法宣传周、安全生产月等节点,利用机关宣传栏、电信营业场所户外大屏等载体滚动宣传,让普法内容“抬眼可见、触手可及”,实现重点领域、关键节点全覆盖。
无线电普法进校园成为创新标杆。以“体育课+科普课”形式,通过监测车实景展示、红色电波故事讲解、考试作弊信号屏蔽原理答疑、测向运动体验等“沉浸式”活动,让青少年直观了解无线电技术应用,在寻找信号源的过程中感受技术魅力与法律边界,同步,发放漫画手册、宣传彩页,让法治教育从 “纸上条文” 变为 “生动实践”。
机制创新,让权益保障“有温度”。在全省率先设立行政复议服务企业联系站,建立“行政复议+” 模式与10项长效机制,通过“入园区进企业”活动,将复议服务送到企业“家门口”。聚焦新能源锂电、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,建立重点企业库与律师服务团,实现律企高效对接,推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。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、提升合规水平,推动依法经营从“外部要求”转化为“内在需求”,让法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以制度建设为抓手,编制《行政裁量权基准》,明确执法规范用语、音像记录管理等制度,动态更新权责清单,确保执法有章可循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,通过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“互联网+监管”平台,实时公示检查依据、结果等信息,实现“阳光执法”。
规范性文件审查“零疏漏”,严格执行评估论证、合法性审核等程序,公平竞争审查、合法性审查覆盖率100%,定期开展文件清理,确保政策合规有效,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的法治环境。
如今,枣庄市工信系统法治生态持续优化:干部依法决策、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增强,执法检查规范透明;企业从“被动学法”到“主动用法”,合规经营成为核心竞争力;园区、企业联动的普法格局已然形成,法治精神融入工业发展肌理。
面向未来,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持续深化“八五”普法实践,以更精准的服务、更创新的形式、更务实的举措,让法治力量护航“强工兴产”之路,为枣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法治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