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规范涉企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,枣庄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为统领,以打造生态环境执法“枣庄样板”为目标,坚持制度筑基、智慧赋能、服务增效,在优化执法方式、提升执法效能、规范执法行为、打造铁军队伍上持续用力,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提升政治站位,强化责任促落实
一是强化组织推动。局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,分管领导靠上指导推进,研究制定《枣庄市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方案》,先后召开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和工作座谈会。二是规范入企检查。梳理公布生态环境检查事项清单,组织业务科室、执法、监测制定年度检查计划,做到“一单尽列,单外无单”。积极推动“综合查一次”,依托“鲁执法”平台匹配计划,联合检查率达到35.42%,检查频次同比下降52%。三是深入排查整治。聚焦生态环境执法存在的五个方面55项重点问题情形和3类重点地区,深入开展大起底、大排查、大整治。结合案卷评查、执法稽查、信访投诉,在官网设置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栏,公开收集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,排查线索30余条,督促整改问题12个。
强化能力建设,智慧赋能促监管
一是机构形象向“优”而进。构建“市级统筹、县级主战、镇街协同”的三级执法体系,实现“一支队伍管执法”,全市7个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,聚焦重点镇街、化工园区、生态功能区,建成基层站所19个。二是队伍素质向“高”而攀。构建“理论+实践”立体化培养体系,依托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比武,培养省级执法领军人才、执法骨干29人,执法大练兵成绩位居全国第一。三是执法监管向“智”而行。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15.6万元,增配执法监测车辆8台、新式执法装备58套(台)。运用智慧环保平台开展“无感”执法,非现场执法占比达50.32%,线上核查企业问题整改76条。创建执法装备和案卷智能存取系统,实现“扫码存取、过程留痕”数字化管理。
优化惠企服务,多措并举促发展
一是强化“法律护企”。打造市级法治教育基地,对企业开展沉浸式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。持续开展送法入企活动,督促企业守法经营。坚持包容审慎处罚,针对首次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22件,免予罚款240余万元。二是强化“帮扶助企”。组织开展“体检帮扶 绿色护航”行动,帮扶147家企业整改问题270余条。开展“点单式”帮扶,帮助企业解决法律类、政策类问题4个。三是强化“政策惠企”。严格落实执法监督正面清单制度,将195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,做到“无事不扰”。向企业送达《政策资金申请明白纸》,引导企业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。发布十四条惠企强效措施,聚焦环评审批、要素保障、执法监管等方面强化惠企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