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开栏语·编者按】法治,是社会进步的基石,是国家治理的利器,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。自 “八五” 普法启动以来,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、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。从城市到乡村,从机关到校园,从企业到社区,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。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“八五”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,我们特别推出“八五普法·印象枣庄——枣庄八五普法巡礼”专栏。 透过这个专栏,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,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。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,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,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,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。
今日刊发枣庄市城乡水务局篇。
枣庄城乡水务:
法润水城泽民生
水脉连着文脉,法治护航民生。自“八五”普法规划实施以来,枣庄市城乡水务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将法治精神融入城乡水务治理全过程,让汩汩清泉载着法治理念流淌进千家万户,为全市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。
“法治是管水治水的生命线。”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局发展大局,构建起“党组主导、全员参与、层层落实”的工作体系。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,根据人事变动动态调整成员,确保责任链条不断档;印发《全市城乡水务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》,每年制定《法治工作要点》《普法任务清单》,形成“年度有计划、季度有检查、年终有总结”的闭环机制。
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成为常态。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必修内容,每年组织系统内学法活动不少于2次;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将法治建设纳入年终述职,班子成员带头参与“述职述法”,以“关键少数”带动“绝大多数”,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水务人的行动自觉。
“大爷,这是节约用水的宣传册,您看咱家里的水龙头要是滴漏,既浪费水又多花钱……”在“世界水日”宣传活动现场,工作人员的讲解通俗易懂。枣庄市城乡水务局紧扣水务行业特点,让普法宣传既接“天线”又接“地气”。
重要节点掀起普法热潮。借助在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“12・4 宪法宣传周”等契机,在奚仲广场、光明广场等场所开展集中宣传,将《水法》《防洪法》与地下水超采治理、河湖生态保护等中心工作相结合,让群众在了解水务政策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。仅2024年“世界水日”期间,就发放宣传资料1.2万份,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。
专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。2021年以来,先后邀请省水利厅专家、普法讲师团成员、市政府法律顾问等授课,围绕涉水行政许可、《民法典》、《行政处罚法》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,累计培训400余人次。2024 年法治建设专题培训中,90 名参训人员全部通过考核,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持续提升。
“通过窗口服务人员的详细讲解,才知道办理取水许可需要这些材料,普法宣传太及时了!”某企业负责人的感慨,道出了市城乡水务局“普法+服务”模式的实效。
将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。推行“三项制度”(行政执法公示、执法全过程记录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),在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中,既严查非法采砂、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,又现场讲解《河道管理条例》,让当事人明白 “错在哪、为何罚、如何改”。2023 年,全市排查水事案件线索33条,查处违法案件11起,每起案件都成为“以案释法” 的生动教材。
部门联动放大普法效应。联合市检察院印发《关于加强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》,与法院、公安等部门出台《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》,建立“1+4”联动机制,在整治河湖“四乱”、推进水土保持等工作中同步开展普法,形成“执法+普法+治理”的叠加效应。如今,“河湖长+检察长+警长”联动模式已成为枣庄水务普法的特色品牌。
数字化普法便捷高效。利用局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实时更新涉水法规和普法动态,让群众指尖轻点就能学习法律知识;开展“局长、科长坐窗口””我陪群众走流程“等活动,在政务服务一线解答群众疑问,将办事流程与法律依据“一次性讲清”,实现 “办事即普法”。
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,让法治精神成为水务治理的“隐形引擎”。河湖生态的变化是最直观的成效。在法治护航下,全市完成河湖划界、界桩埋设工作,“清四乱”行动向中小河流、农村小微水体延伸,主要河流自净能力显著提升,昔日的“问题河”变成了如今的“景观河”。群众说:“河水清了,环境好了,这都是法治管水治水的功劳!”
下一步,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将持续深化“八五”普法成果,拓宽新媒体普法渠道,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、更有活力,用法治力量守护水城枣庄的每一滴水、每一条河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枣庄提供坚实水务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