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开栏语·编者按】法治,是社会进步的基石,是国家治理的利器,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。自 “八五” 普法启动以来,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、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。从城市到乡村,从机关到校园,从企业到社区,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。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“八五”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,我们特别推出“八五普法·印象枣庄——枣庄八五普法巡礼”专栏。 透过这个专栏,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,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。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,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,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,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。
今日刊发枣庄市农业农村局篇。
枣庄市农业农村局:
让法律阳光洒满田野阡陌
春播秋收,法润田间。自“八五”普法规划实施以来,枣庄市农业农村局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紧扣“三农”工作主线,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农业执法、乡村治理深度融合,让法律阳光洒满田野阡陌,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法治动能。
“普法不是额外任务,而是护航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。”枣庄市农业农村局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局重点工作,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,形成“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、科室单位协同抓”的工作格局。
从制定《枣庄市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》到每年细化年度普法计划和责任清单,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、农业普法责任清单到将业务工作与普法责任紧密相连,一系列制度设计让普法工作有章可循、落地见效。“八五”普法期间,累计开展合法性审核250余次,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服务100余次,为依法行政筑牢“防火墙”。
“大叔,这是识别假种子的小册子,买农资时可得擦亮眼睛。”在田间地头,农业执法人员一边开展检查,一边递上普法材料。这样的场景,是枣庄市农业农村局“执法+普法”的生动缩影。
针对不同群体需求,普法工作精准发力:领导干部带头学,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,每年线下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;执法人员重点学,通过案例剖析、案卷评查、技能比武提升专业能力,2021 年以来有多起案件获评全国、全省优秀案卷,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更被评为“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”;农民群众广泛学,依托“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”活动,在农民丰收节、宪法宣传周等节点,把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》《畜牧法》等法规送到田间地头。
学法用法示范户成为普法“生力军”。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2209户,这些活跃在乡村的“法律明白人”,既是政策法规的宣讲员,也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,让法治精神在村头巷尾落地生根。
“打开微信公众号,就能学到养殖防疫知识,太方便了!” 养殖户王大哥点赞的,是枣庄市农业农村局打造的“指尖普法” 平台。
在传统宣传基础上,该局积极探索“互联网 + 普法惠农”新模式:“枣庄农业农村”微信公众号开设《小微学堂・学思践悟》《普法惠农》专栏,用图文、短视频解读涉农法规;结合“绿剑护农安”“中国渔政亮剑”等专项执法行动,现场讲解农资识假辨假、安全使用知识;通过“线上线下”调研精准掌握农民需求,定制普法内容,让宣传更对“胃口”。
从农机安全普法进合作社到畜牧法规宣讲入养殖场,从渔业执法现场释法到农资打假同步普法,多样化的宣传形式让法律知识从“纸上”走到“田间”,走进农民心里。
如今的枣庄乡村,法治新风扑面而来:农资经营户主动公示进货台账,养殖户熟练掌握防疫流程,村民遇到纠纷第一时间想到“找法律”…… 这些变化的背后,是普法工作带来的观念革新。
2021年,“山东某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禁用渔具案”入选全国典型案例,既彰显了执法力度,也通过案例解读让从业者明晰法律边界;2024年,在全省农业行政执法职业技能比武中,枣庄代表队斩获动物卫生类团体一等奖、渔业类团体二等奖,展现了执法队伍的过硬素养。
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,不仅规范了农业生产经营秩序,更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。从田间到地头,从养殖场到农资店,法治已成为护航乡村振兴的“隐形翅膀”。
下一步,枣庄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深化“八五”普法成果,创新普法形式,延伸普法触角,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寸乡土,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。